碧波茶录

紫砂壶鉴赏与收藏:你应该知道的关键知识点

发表时间: 2025-04-18 22:08

紫砂壶鉴赏与收藏:你应该知道的关键知识点

购壶之旅,犹如寻宝探秘,千挑万选之下,那把梦寐以求的紫砂壶终于翩然而至,却在把玩间,一抹不经意的“遗憾”跃入眼帘,心中不免泛起涟漪,疑虑是否错付了真心,购得赝品。

且慢急躁,紫砂壶,自泥胎初塑至成品现世,其间历经重重繁复工序,其真实身份的证明,往往藏匿于那些看似“遗憾”的细节之中。那些所谓的“瑕疵”,实则不然。

其一,壶腹之内,偶有白色微粒或粉末轻舞飞扬。新壶初启,有壶友见状,误以为化工之物,实则大谬不然。这背后,藏着紫砂壶制作的奥秘。烧制之际,为防止壶盖在高温的肆虐下扭曲变形,与壶身难以天衣无缝,匠人常会将壶盖与壶身一同送入火窑。为避免高温之下,壶盖与壶口边缘黏连,匠人会巧妙地于壶盖边缘撒上石英砂。这些砂粒,便是壶友们所见的白色微粒。石英砂,无毒亦无害,玻璃器皿、保温瓶等诸多食品级玻璃制品的制作,皆离不开它。故而,无需忧虑,只需以清水洗净,便可正常启用。

其二,壶口边缘,细微划痕隐约可见;壶盖之上,色差悄然显现。壶口、壶盖之处,砂纸轻拂的痕迹,在阳光下清晰可辨,触感略显粗糙。此非瑕疵,亦非次品,实为紫砂壶整口工艺的见证。时代更迭,人们对茶壶的精致追求日益提升,为了壶盖与壶身的紧密契合,匠人会刻意将壶盖做得略大,再通过整口工艺,细细打磨至恰到好处。这些色差与痕迹,正是整口打磨的印记。故而,壶盖与壶口的色差、打磨痕迹,非但无损其品质,反而彰显了匠人的匠心独运。

其三,壶底之内,线条状痕迹悄然蜿蜒。这,乃紫砂壶制作中推墙刮底工序的印记。“墙”,喻指壶内壁;“底”,则指壶内底部。紫砂壶身筒与底部,以脂泥粘合,壶底接片上难免残留些许脂泥。为去除多余脂泥,抚平内壁收缩纹,匠人会以工具细细整理,于是,一抹抹痕迹悄然留下。

其四,壶身之上,亮点闪烁,宛如星辰。对着光线,壶身点点亮光跃动,是否化工添加?非也。这亮点,实为紫砂壶烧制后云母结晶的显现,与壶上黑点一般,皆为泥料矿料中固有之物。紫砂泥料矿层中,石英、云母、铁元素等物质蕴藏其中,高温之下,它们熔解析出,于是,壶面上便呈现出白点、黑点的奇景。

其五,壶表之上,收缩褶皱隐现。壶友阅历渐深,便知紫砂泥料具有一定的收缩性,尤以朱泥紫砂壶为甚。细细端详,收缩纹理清晰可见。朱泥收缩率较高,烧结之后,皱纹悄然而生。粗看之下,壶面平整如初,细观之,侧面却密布着紧密而自然的收缩纹理。当然,并非所有朱泥壶皆如此“皱纹满面”,矿脉差异、陈腐时间、制作工艺的不同,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紫砂壶,或光润如玉,或褶皱丛生,或细腻温婉,各具魅力。手工艺术,非机械复制,对待手工壶,我们应以宽容之心相待,不可过于苛求。毕竟,人无完人,紫砂亦如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