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4-11-05 05:04
人生,所历之事,所遇之人,纷繁复杂,而所处之法,尤为关键。“常德不忒,知荣守辱”之道,则深蕴智慧之理。
“常德不忒”,言其德之恒常不变。不为外境所扰,不为诱惑所动。“知荣守辱”,则似于荣辱之间,洞察其真意,不以荣而骄,不以辱而馁,守其本心,安其所处。
观世间,或有功成名就,荣耀加身,然忘却初心,骄横跋扈,以为天下莫能与之敌。殊不知,盛极而衰,荣极而辱,终因自满而致败。如秦之赵高,权倾朝野,荣耀至极,然其心不正,行不义,终致身败名裂,遗臭万年。反之,有贤能之士,虽处逆境,备受屈辱,却能忍辱负重,坚守正道。昔有太史公司马迁,因李陵之祸,遭宫刑之辱,然其志不改,笔耕不辍,终成《史记》之巨著而名垂千古。
故不可稍有小成,便心骄意满,自以为聪慧过人,遂疏懒而不再勤奋。未几之后,成绩惨然,才知荣之不可恃。故此,当悟知荣守辱之理,明荣誉乃一时之显,非终生之定,当以平常心待之,不可因荣而忘形,失却进取之心。
此皆知荣守辱之例证。
常德不忒者,心有定见,不为荣辱所移。无论外间赞誉如潮,或谤议纷纷,皆能守其内心宁静,持其道德之准则。犹若松 柏,于风霜之中,傲然挺立,不改其翠;似若磐石,激流之下,坚定不移,不为激流所动。
曾闻一故事,有商贾富甲一方,名闻乡里。然其不骄不躁,常以谦逊待人,扶贫济困,不为财富之荣所迷。及遇市场之变,家道中落,众人皆以为其必一蹶不振。然此君不怨不悔,守辱而图强,终又复于昔日之兴盛。
当今世界,物欲横流,不免人心浮躁,或以荣为终极之追求,或以辱为绝大之悲哀。为求荣,不择手段,勾心斗角,道德沦丧;遇辱,则心灰意冷,自暴自弃,甚至轻生弃世。殊不知,荣辱皆为人生之经历,荣未必长久,辱未必无望。若能以知荣守辱之心应之,以常德不忒之态处之,则无论荣辱,皆可为人生财富与滋养。
当然,知荣守辱,并非容易。需要人的豁达之胸怀和高远目光,以及洞察世事的睿智。当荣来之时,思其来之不易,当倍加珍惜,更当以荣为鞭策而不可沉溺其中。当辱至之际,当视其为磨砺,作为成长之机,不馁不弃,继续奋发图强。
生活之中,获他人赞誉,应感恩而非自傲;遭他人误解或指责,应自省而非嗔怒。见他人荣显,不生嫉妒,当以其为榜样;见他人落魄,不生轻慢,酌力援手相助。
凡人百姓,虽非圣贤,但不以一时之荣辱定终身之成败,不以世俗之眼光量自身之价值,仍是人的可贵之处与尊严所在。而坚守内心之善念,秉持道德之准则,无论所遇如何,皆能安然而处,自得其所。
常德不忒,知荣守辱。于纷繁中行稳致远,于荣辱间彰显真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