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4-22 11:30
咱们常说的“六大茶类”,就是按它们的“性格”和“长相”给分的。
这六大茶类分别是:绿茶、白茶、黄茶、青茶(也叫乌龙茶)、红茶、黑茶。
那么问题来了,这么多茶,凭啥这么分呢?
主要是看两个方面:一个是发酵程度,另一个是制作工艺。
“发酵”这词儿听着有点玄乎,在茶叶这儿,主要指的是茶叶里面的茶多酚跟空气接触(氧化)的程度。
简单理解,就像苹果切开,放一会儿颜色就变深了,茶叶也差不多是这个理儿,只不过是人为控制的。
制作工艺呢,就是采完茶叶鲜叶后,怎么把它变成咱们能泡着喝的干茶,这中间的揉啊、炒啊、烘啊等等各种步骤。
1. 绿茶 - 不发酵的“小清新”
* 特点:完全不发酵。讲究的就是个“鲜”字。
* 怎么做:鲜叶采下来,马上就用高温“杀青”(像用大锅炒或者蒸汽蒸),把茶叶里的酶的活性给破坏掉,不让它发酵氧化。
然后就是揉捻(做形状)、干燥。出来的茶叶和泡出来的茶汤都绿油油的,看着就清爽。
* 啥味儿:喝起来特别鲜爽,有股子清新的豆香、海苔香或者板栗香。口感比较清淡,有时候会带一点点涩,但好的绿茶回甘很快。
* 代表:西湖龙井、碧螺春、黄山毛峰、信阳毛尖……都是大名鼎鼎的。
* 提醒一下:绿茶性子比较“凉”,因为它没发酵,保留了最多茶叶天然的物质。夏天喝特别解暑。
2. 白茶 - 微发酵的“极简派”
* 特点:轻微发酵。工艺最简单,追求自然本味。
* 怎么做:这个最省事儿了!鲜叶采下来,不炒也不揉,就在那儿慢慢“萎凋”(自然晾晒或者加温萎凋),让它轻微地发酵一下,然后直接烘干就行了。
因为没怎么“折腾”,茶叶芽头上白茸茸的毫毛都保留得很好,所以叫白茶。
* 啥味儿:口感特别清甜、醇和,有种淡淡的花香或者毫香。新白茶像豆浆,老白茶有枣香、药香。
* 代表明星:白毫银针(全是芽头)、白牡丹(有叶有芽)。
* 插一句:白茶有个说法叫“一年茶、三年药、七年宝”,意思是存放时间长了,风味和据说的一些保健效果会更好。
3. 黄茶- 微发酵加“闷黄”的“神秘派”
* 特点:也算轻微发酵,但比绿茶多了一道关键工序。产量比较少,有点神秘。
* 怎么做:它的制作过程跟绿茶有点像,也要杀青、揉捻,但在干燥之前或者之后,多了一个“闷黄”的步骤。
就是把茶叶用纸或布包起来,让它在湿热的环境下发生点变化,茶叶和茶汤就都变黄了。
* 啥味儿:口感比绿茶更醇和、甜爽,没那么强的鲜爽感,但多了一份柔和。有独特的甜醇香气,像是熟玉米或者糯米香。
* 代表茶:君山银针、蒙顶黄芽、霍山黄芽。
* 没见过?:黄茶制作工艺挺讲究的,那个“闷黄”的火候很难把握,所以比较少见。
4. 青茶 / 乌龙茶 - 半发酵的“百变星君”
* 特点:半发酵。发酵程度跨度很大,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七八十都有,所以风味变化最多端。
* 怎么做:工艺最复杂!核心在于“做青”(也叫摇青),就是通过摇动、碰撞茶叶,让叶子边缘“受伤”开始发酵,而叶子中心保持部分不发酵。
然后也是杀青、揉捻、烘焙。根据发酵程度和烘焙程度的不同,乌龙茶的样子和味道千差万别。
* 啥味儿:简直是香气的宝库!轻发酵的像绿茶,有清爽的花香;重发酵的像红茶,有浓郁的果香、蜜香;
还有经过烘焙带来的火功香、韵味。口感既有绿茶的清爽,又有红茶的醇厚。
* 代表茶:铁观音(清香型、浓香型)、大红袍(岩茶代表)、凤凰单丛(香型超多)、台湾的冻顶乌龙。
* 唠叨一句:功夫茶最常泡的就是乌龙茶,因为它特别耐泡,而且每一泡的味道都会变化,很有意思吧。
5. 红茶 - 全发酵的“暖男”
* 特点:完全发酵。咱们中国人叫它“红茶”,是因为泡出来的茶汤是红色的。外国人叫它“Black Tea”(黑茶),可能是看干茶叶颜色比较深吧。
* 怎么做:鲜叶采来先萎凋(让叶子变软),然后使劲揉捻(把叶细胞破坏,让茶多酚充分接触空气),接着是关键的“发酵”(在湿热条件下充分氧化),最后干燥。
* 啥味儿:香气甜醇,有花果香、蜜糖香、麦芽糖香。口感醇厚、顺滑,不涩或者涩感很低,喝起来暖暖的。很适合加奶加糖。
* 代表明星:祁门红茶(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)、滇红(云南大叶种做的)、正山小种(有松烟香的鼻祖)。
* 加一句:红茶性子比较“温和”,对肠胃刺激小,所以很多人喜欢早上或者冬天喝。
6. 黑茶 - 后发酵的“老大哥”
* 特点:后发酵。就是说茶叶做好了之后,还能继续发酵转化。通常需要借助微生物的力量,而且可以长期存放,越陈越香。
* 怎么做:工艺也挺特别。一般要经过杀青、揉捻,然后是关键的“渥堆”(把茶叶堆起来,洒水,在湿热环境下促进微生物发酵),最后干燥。
很多黑茶会压成紧压茶(茶砖、茶饼、茶沱)方便存放和运输。
* 啥味儿:香气比较独特,有陈香、木香、药香,甚至有点像老仓库的味道(好的那种!)。口感醇厚、顺滑,甚至有点“稠”,回甘明显,几乎不涩。
* 代表:普洱熟茶(最出名的黑茶,虽然严格说普洱生茶不算黑茶,但熟茶是典型)、安化黑茶(湖南的)、六堡茶(广西的)。
* 唠叨一句:黑茶因为经过微生物发酵,据说对消食去腻特别好,吃完大餐来一杯挺舒服的。
刚开始接触可能不太习惯它的味道,但慢慢品会发现它的魅力。
所以你看,这六大茶类,基本上就是按照发酵程度(从不发酵到全发酵再到后发酵)这么一条线排下来的。
* 绿茶:0%发酵
* 白茶、黄茶:5-15%左右微发酵
* 青茶(乌龙茶):15-80%左右半发酵
* 红茶:80-100%全发酵
* 黑茶:100%以上后发酵(依赖微生物)
当然,具体的制作工艺,比如杀青方式、揉捻程度、有没有闷黄、做青、渥堆这些特殊步骤,也是区分它们的重要依据。每一种工艺都会赋予茶叶不同的香气、滋味和口感。
作者 : 资造局 关注我 一起更懂茶叶